今天又看了一個以舊區為主題的展覽,是'又'..近年脅"集體回憶"之名,以展示舊城區,懷愐天星皇后為題材的展覽如雨後春筍,多到要淹死人的地步,似乎 大家都想趕在一個"拆"字前 ‘做點事’. 無論作品的質素如何(當然有精采,又悶場),但那種密集式的歌頌,並沒有勾起我多少共鳴,反而有一點將我擠壓到地球邊陲的感覺.或許因為我是九十後才移民到香港的人,沒有看過六四集會,沒有去過荔園,沒有坐過幾次天星,沒有到過皇后談心......我這個在一片"集體回憶"浪潮裡找不到回憶的人,看著一大堆近乎炫耀美好回憶,舊日情懷的影像和文字,除了能夠欣賞香港的歷史文化外,不免看了好不傷感, 因為好像不停的被人排擠在外,並提醒我,就算我們都說著同樣的語言,穿同樣衣服,逛同樣的書店, 我,畢竟還是個異鄉人.
在這個移民的城市,除了這種歌頌式的表達,難道就沒有更包容,更實在的方法了嗎?
城市若被逼永遠不變,或許就會蕭條了,崩毀了,人們都會把它忘記.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