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31日星期四

找小學

昨天說了我的香港初體驗,今天來說說我的香港小學初體驗吧。

我來香港的時候已經是九月初,各所小學都已經開了學的時候,所以我媽也不理好醜,抱著有學校收就好了的心態。我只見了三間學校就找到人收留我,也算幸運了。我見的三間學校分別是太古小學,'X'小學,及我最後被接納就讀的渣華道官立小學。

大家不要誤會那所'X'了的學校並不是真的叫'X' ...只是我想保持一點神秘感 ,因為以下要說的事就和這所"X"有關:

話說,那天我到'X'小學面試,那是個炎熱的下午,我戴著cap帽,遮擋太陽和掩飾一頭齊耳短髮。
我討厭這頭短髮,這是來香港前被逼剪的,剛剪完的那天我還哭得死去活來!我,媽媽,和該校的校長就站在校門口附近,我微微地點點頭示好,然後就乖巧地垂下頭。以下是我媽和X校長的對話:

X:佢生得幾高大wor(仔細打量我)
媽:係阿,全家都係高高瘦瘦,無飯食ㄚ嘛。
X:係大陸讀到幾年級?(依然望住我)
媽:六年級,成績都幾好ga,落黎驚英文追唔上,想讀番四年級先
X: 英文呢D慢慢來,比心機讀就可以啦......(目光帶住懷疑地向我左看右望)
媽:希望校長比個機會佢啦!
X:呢個無問題,我地學校一向都有教無類,只係....(有點尷尬地望住我媽媽)
媽:校長有D咩唔滿意阿?(神色緊張)
X:佢....(指住我) ...究竟係男仔定女仔?
媽:女
X:(無奈)唔好意思啊...我地係男校來ga..幫你唔到....(尷尬笑)
.........
其實 'X'小學就係北角聖貞德小學..是東區頗有名的男校......唉..都怪那頭短髮..還有我討厭cap 帽阿!

2008年7月30日星期三















坐巴士的時候,很多都不喜歡坐逆向位置,但我卻很喜歡,因為在窗外駛過的車輛都是以兩倍的速度向前衝,而不是離我而去

我記得第一次來香港是坐火車,我將頭探出窗外,看著風景畫一幅幅地向後飛逝,是寂寞,是傷感,夾雜著離鄉別井的離愁,混和著準備到新地方生活的不安與害怕,各種的香港想像就像風景一樣不斷地在腦海裡閃過。想什麼已經記不太清楚,只記得那是令人害怕的想像。

就在我下火車的一刻,我在那些從來沒有見過的龐然大物--高樓大廈面前驚呆了.....我覺得自己細小的身體將要被壓倒。
這就是我的香港初體驗,那時我十二歲。

我決定以後每天都寫一點自己小時候的事,我覺得將潛藏在腦內深處的回憶拉出來,又放回去,就好像是腦部運動一樣,可能可以防止腦退化呢!(胡扯啦)

2008年7月29日星期二

憂鬱夏天

昨天是我家今年第一次開冷氣的大日子,因為實在太悶熱了!

其實,我ㄧ向比較喜歡冬天,有很多原因,一來冬天可以多穿衣服,令我看起來胖一點,冬天皮膚又沒有那麼有油膩,冬天氣氛比較溫柔,和情人擁在一起也不會嫌熱,恰好的享受溫暖,不像夏天多一點溫暖,就嫌熱過了頭.人好像更疏離.

說回夏天,人人都喜歡開冷氣,我卻不太喜歡,有很多原因,冷氣對氣管不好,電費很貴,穿得美美的夏裝,一進冷氣地方就被一件外套完全遮蔽,好掃興,而且皮膚又會變乾躁,冷氣排出來的熱氣令炎熱的街道熱得更可怕,令我更抗拒開冷氣.

好,說回開冷氣,昨天我和我媽都覺得熱得受不了,思前想後,權衡利弊,內心多番爭扎,終於決定對不起地球一次吧,於是我鼓起勇氣.雄糾糾地走到冷氣機前,鄭重其事地再一次像我媽說:開冷氣啦! 我媽已經有點不耐煩地說:開啦!

好,我按下開關,呼,一股清涼的冷氣吹出,冷氣真不愧是冷氣,很快整間屋子都涼起來了.
我和媽媽享受著科技帶來的舒適,吃著媽媽準備的美味晚飯. 啦啦啦,好開心啊...忽然,就在我夾起一只雞翼的時候,冷氣隆隆作響幾下..然後就停了下來了...宣佈壽終正寢 --__--
唉....那麼辛苦才決定開冷氣...都不夠三十分鐘就完了...憂鬱的夏天啊...

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

兩秒的莊嚴

今日聽新聞話國歌加長左兩秒,籍以增添莊嚴感,因為宜家要表現泱泱大國的風度云云.....從前對革命的奮鬥,農民民工在逆境中爭扎抗敵的勇氣,讓位啦.

我對音樂認識很膚淺,聽覺又遲鈍...電視播左幾次新舊版對照...都真係聽唔出有咩分別....不打緊啦,這些都是一種儀式罷了,為了表現中國現在是泱泱大國的儀式.......

意粉屋下午茶閑想

"一位看似高貴的女人在我面前坐下:一頭齊耳的短髮染了溫柔的茶色,身上穿著草綠色的幼帶直紋v領背心,與她眼蓋上的淺綠眼影合襯得很,坦露出來的胸口是健康潤澤的古銅色,與耳垂下的珍珠耳環進行微妙的對話。微微顫抖的珠子,好像那喃喃自語的小嘴。挺直的鼻樑,鼻孔卻很內斂地向下垂。兩條小坑紋沿著鼻樑向下沿伸到嘴角。包含著兩片薄薄的唇。她坐定後,抬頭看了一下窗外,修長的眼線下是一雙不屑一切的眸子,抒出長長的一口氣,,緩緩地低下頭看了一下手錶,錶帶上是黃晶鑲嵌成的花形圖案。就在她揚手呼召侍應的時候,折射出耀目的光芒,我微微地瞇著眼睛,像是向我眼前這位美麗,高傲,冷艷的美麗女子致敬的儀式。"

﹣﹣意粉屋下午茶的無聊閒想閒寫

侍應在我面前放下一盤凱撒沙拉配南方炸雞翼,青綠的生菜配上金黃的雞翼,顏色煞是好看。生菜頗新鮮, 可是那些炸面飽粒是不是太大了一點啊...最大的一塊足有cm x cm x 1.cm 大啊.我叉起一塊脆面飽,它似乎閃耀著神聖的光芒,我躊躇著是否應該把它切開才吃,算了,還是一口吃了,普普通通,我喜歡小一點的。雞翼雖說是炸,但似是香煎多一點,肉質鮮嫩,我本來想嘗試用刀叉淑女地解決盤子裡的三隻雞翼,可是不單解決不了,刀子更敲到盤子發出不雅的鐙鐙聲。所以我放棄了,決定沿用一向認為最方便的方法:先將比較幼的一條骨拉出,再用叉子叉著雞翼吃。我很好奇平時大家是怎樣禮貌地吃雞翼的呢?

結帳共70大元,昂貴的一頓下午茶...但今天受了點冤屈氣,當是獎勵自己吧

2008年7月27日星期日

1985年的夏天,卡爾維洛病逝,也是我靜悄悄地出生的夏天, 真的很巧合呢,難道我和卡爾維洛有什麼神秘的精神遺傳??哈哈,我是想太多了吧,無緣無故也要韜大師的光...=P
art works from 14 women ,utopia without men, everything is perfect

i remember every promises, so when people forget what they said, i will be unhappy.
i'm so mean

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

填充人格

我喜歡純粹的黑白,又喜歡最七彩斑爛
我喜歡陰森冷酷的畫面,也喜歡溫暖窩心的場景
我喜歡最吵鬧的搖滾,又喜歡最舔靜的天使之聲
我喜歡死亡的恐懼,也喜歡誕生的喜悅
在藝術的喜好上我是個心理分裂的極端份子

但,其實從小我都沒有很大的野心,想當個'幾好'的人,有'幾好'的成績,做個'幾有錢'的人,有'幾多朋友,'活'幾好'的人生....我常常想或許我也是差不多先生的後人吧. 每個人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有點缺失,我所缺失的極端激烈性格,如能用藝術去填補,或許我應該慶幸了

2008年7月24日星期四

以慌言為糧,存活過來。而後,上路吧。
然而,沒有任何友愛的援手!我該向誰求助?
--訣別

死者已矣,忘了吧,就連生者也該置諸腦後。但願你們只把心思傾注在尚未出生的人身上。
--死亡與國王的侍從

為什麼我們要看小說

最近看了兩本大江健三郎的作品, 我感到他的小說裡充滿了個人與社會的牽連,糾結. 他經常將自己的經驗放在作品裡,甚至將作品當作是發掘自己,抒發自我的工具,就好像<<換取的孩子>>裡說他寫小說,可能就是為 了有一天要寫"那件事". 就好像書裡也提及的討論: 這樣作品會否變得太個人,缺乏社會性呢?究竟寫作是為了個人,還是像魯迅說的是為了彰顯社會上的不公義?身體內在的騷動是否及不上社會的大變遷?抑或大動 盪都是身體內在變化的延伸?如果只是為了個人而寫是沒有社會意義的話,我們又是為什麼喜歡看呢?究竟在窺視作者的是私密中,讀者又得到了什麼呢?我們看書時,看到作者的個人經驗或故事人物的經驗,很多時候都不知道是虛幻還是真實,或常常在真與假中徘徊,是什麼令我們被牽動?是否在窺視中得到滿足感?還是透過看別人的生活,從中挑選與自己相符的情節,感懷一番,因與某書中的某某角色產生共鳴而沾沾自喜?甚至將自己投入其中不相像的部份,然後將之填入自己平凡,缺失的生命,作為對於沒有勇氣去冒險的自己的一點安慰?就像幻想自己是彼得潘一樣.還是我們會跟隨作者的步伐,從書中發掘出不同的,一直被忽略的自己?

我們看小說究竟是為了什麼?

2008年7月22日星期二

寂寞的異鄉人

今天又看了一個以舊區為主題的展覽,''..近年脅"集體回憶"之名,以展示舊城區,懷愐天星皇后為題材的展覽如雨後春筍,多到要淹死人的地步,似乎 大家都想趕在一個""字前 做點事’. 無論作品的質素如何(當然有精采,又悶場),但那種密集式的歌頌,並沒有勾起我多少共鳴,反而有一點將我擠壓到地球邊陲的感覺.或許因為我是九十後才移民到香港的人,沒有看過六四集會,沒有去過荔園,沒有坐過幾次天星,沒有到過皇后談心......我這個在一片"集體回憶"浪潮裡找不到回憶的人,看著一大堆近乎炫耀美好回憶,舊日情懷的影像和文字,除了能夠欣賞香港的歷史文化外,不免看了好不傷感, 因為好像不停的被人排擠在外,並提醒我,就算我們都說著同樣的語言,穿同樣衣服,逛同樣的書店, ,畢竟還是個異鄉人.

在這個移民的城市,除了這種歌頌式的表達,難道就沒有更包容,更實在的方法了嗎?

城市若被逼永遠不變,或許就會蕭條了,崩毀了,人們都會把它忘記.

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

try something new

testing